第358章
隋朝去交趾就已经有成熟的海上交通路线了,虽然也不免遇上海难,但机率这种事嘛……虽说他们都有后世更详细的资料,但这不是连蒸汽船都没有吗,只能利用季风。隋唐时的木帆船航海经验,对秦汉来说就极为珍贵了。
李世民总算没有光薅他们的羊毛,有所回报,自己也觉得很高兴。
他自己这里嘛,虽说战事初平,人口不足,倭国又隔着海,但还是可以拿捏的。李世民是个急性子,想到了便让人请亲信一起过来,议一议经略倭国的事。
长孙无忌这才回府没多久,又来了。房玄龄杜如晦等文官自然要来,武将他想了想,只请了李靖和自家人李孝恭、李道宗与李道玄过来。
众人落座,目光不由落在李世民身后挂起的地图上。
李道宗才二十岁,年青人嘴快,率先发问:“殿下,这是准备攻伐何处?我似乎没见过这个地方。”
李世民提过倭国,但李道宗不感兴趣,根本没关注过,脑子里一点印象也没有。他没印象,李靖却知道,见李世民目光投注过来,便替他答道:“这是倭国。太子有意倭国?”
纵是他也觉得诧异。东突厥也不能说完全安分,西突厥和吐谷浑更是还没有碰过;再远了说,尽管高句丽眼下是个禁忌的词汇,可李靖这种军事家知道,迟早得拿下这地方。
这么多地方要收拾,怎么就看上海外的倭国了呢?
一时间,好几个人都起身劝说,李世民正想解释,突然发现魏徵没开口,顿时惊讶了起来,直接点名发问:“玄成,你怎么不劝?”
怎么不说我穷兵黩武啊?
魏徵被点了名也是一怔,有点茫然地起身拱了拱手,看了看同样没开口的房玄龄杜如晦,怒气起来了:怎么,都是元从之臣,殿下就觉得我蠢呗?
于是有些负气地道:“殿下前知一千年,后知一千年,自然有殿下的道理,不与臣等说明道理再议论,这是拿臣等作耍,明君之所不为也!”
所以我不劝!
李世民这才觉得正常,歉然道:“是我没说清楚。你们读过裴世清与遣唐使的记述么?”
李道宗怪不好意思地小声说:“没读过。”
可恶,好像就他没读过,别人都读了。他偷偷看李靖,李靖也在点头。看李孝恭,同样点头。李道宗有了危机感,以后他也得多留神看太子关注什么,提前学习。李道玄比他还小,悄悄吐舌,他也没读过。
看了就好,李世民侧过身,在身后的地图上点了一个位置,诚恳地说:“这件事说起来也不是很君子,我关注倭国,主要是因为这几个地方。这里有一个银矿,总储量大量是两百吨……这里的金矿和银矿集中,黄金储量大约78吨,白银1500万吨……”
≈lt;a href=&ot;古穿今 ≈lt;a href=&ot;&ot; title=&ot;南林烟&ot; tart=&ot;_bnk&ot;≈gt;南林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