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4章
所以开业这天,李世民让李智云请人去参观试营业,所有被邀请到的人,包括出局的卢氏的新家主,都不辞辛苦地赶到洛阳来了。
清河崔氏小房的崔倩,与博陵崔氏的崔行功,两人作为上次的家族代表积极向李世民靠拢,说服家中给李世民造反出钱出力出人。他们自己也出仕了,现在也算是从龙之臣,在家中地位大涨。
之后,虽说两家都对李世民给工厂的限制颇多不满,但他们两人都成了太子亲信,政治前途一片光明,家族不能拖后腿,在他们的督促下,一切都跟着太子,虽说有点小问题,但大体上还过得去。就算有犯事的,也被他们自己揪出来主动处置了,态度和立场一直摆得很正。
如今太子登基为帝,他二人更是早得到天子提前透露的消息,钱都准备好了。他俩已经为官,又让家中派了人过来参观,准备买了机器回老家开厂。
但两人其实也不知道是什么机器,为什么新的纺织厂不再建于水边了,难道是恢复了用人力,但效率比水力还高?
朝廷官员也在参观的行列中。李世民的意思,是叫他们也亲眼见一见工业是怎么一回事,毕竟现在不是循序渐进出现的事物,如果协助他治理天下的人不能理解,那办起事来也是很麻烦的。
早早跟随李世民见多了“仙器”,以为不会再惊讶什么的魏徵也在其中。
追随者、反对者、世家代表、朝廷官员,一起聚在了这座洛阳皇家纺织厂。
工业革命的时代来临了,在场的人无论主动或被动,都将被卷入浪潮,走向不同的命运。而于此时众人,却只见到随着机器开动滚滚而来的财富。
房玄龄、杜如晦、魏徵等人悄悄退出人群,彼此间却也一时失语,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他们都读过李世民给的书,也看过一些视频,只是时间有限,没看得太多罢了。然而此时此刻,看着摆脱了水流限制,在他们眼中已经可算是自动化的纺织机器轰隆作响,仍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。
半晌,魏徵才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:“以后布就不能当钱了。丝绸还是可以吧?”
杜如晦也不禁笑了起来:“现下是可以,怕是也长不了。”
房玄龄被他们说得同样展颜一笑。可不是么,谁还敢拿布匹当钱,纺织厂马上加班加点的开工,一个月就叫你的“钱”贬值。
丝绸固然还值钱,但等工业的力量在丝绸织造中发威,同样的场景还会再现。
所以今年已经不向民间收布以为税了,虽然之前水力纺织还没有达到“不缺布”的效果,但随着这两年棉花不断扩种,以及新机器的投入,很快朝廷收布作税就要成为不划算的事。
杜如晦感叹:“还是亲眼见了才明白,什么叫工业。陛下催的化肥厂也要尽快,我很想看看成片成片的地里五六百斤的庄稼是什么样啊。”
况且以时人的习惯思维,农业上的收获依然与某种“天命”联系在一起。陛下仁心,为了百姓得活,早早将祥瑞送给了隋皇,虽说也得了名声,但现在就让他们这些臣子感到不满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