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7章
但这都不是重点,重点是每一段更新中,约翰对雪莉·李的刻画。他写出了一个睿智、冷静、果断,甚至在某方面近乎冷酷的雪莉·李,而雪莉这些年在公众之中名声不显——她甚至不像夏洛克那样,还弄个网站什么的。她的所有功绩只在苏格兰场之中口耳相传,而且她从来不去参加记者招待会……有不少人甚至致电苏格兰场之后才确认,确实有雪莉·李这个人的存在。
她低调得像是一抹淡薄的影子。
与夏洛克不同的是,雪莉在约翰的笔下,是没有属于“人”的部分的存在的。她就像一个完美的人,是一个逻辑和推理的机器,高深莫测到没有生而为人的情动,即使和蔼可亲,却更显出冷漠果断的本质。当然,这也和约翰与她之间的距离有关,毕竟现在的约翰是不可能看到她束手无策、慌张烦躁的一面的。
如果说约翰笔下“夏洛克”的形象满足了普通人对天才的“缺陷美”的幻想,拉近了夏洛克与普通人的距离的话,那么雪莉·李就真的是一个机器般的人物了。她是一个标杆,映照出了所有的完美无缺,尤其是她与约翰那有关小鲁斯卡尔的一段谈话,那种冷静理智与现实的态度,彻底凸显出了那种天才特有的无情与冷酷。
就像凡人能看到日升日落的美,而天才们则看到了太阳黑子的变化、光折射的本质、太阳引力对地球的影响……那是智慧所造成的隔膜,他们的世界与普通人是那么地不同。
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而观看约翰·华生的博客的人何止千人?随着发生在伦敦市中心的爆(防和谐)炸案,无数民众开始惶恐于自己的生活中出现了这样不安定的因子,他们在社交网站上疯狂地讨论案件的始末,嚷嚷着治安问题、移民问题、难民问题,甚至税收问题……
总而言之,约翰·华生的《粉色研究》因为直击爆(防和谐)炸案的发生,一瞬间就抓住了普通人的眼球。而他的博客之中还有满足了无数普通人心理的各种元素——悬疑、推理、天才、切身安全问题……这一切的舆论终于爆发,导致的结果就是约翰·华生先生火了。
甚至新闻中偶尔都会引用他的博客内容来评价这一次的爆(防和谐)炸案。
而后,又有人爆出了夏洛克与华生其实在这次爆(防和谐)炸案中受伤并住院的消息,瞬间民众哗然——这显然和博客上说的不一样啊!不是说凶手被抓了吗?不是说侦探和他的助手只是在度假吗?
既然这个都能作假,那么其他的呢?会不会也是假的?爆(防和谐)炸案背后的组织是不是真的被锁定了?他们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安全?在未来的某一天,会不会他们只是在逛着街买着东西,突然就被从天而降的炸(防和谐)弹给袭击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