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0章
&esp;&esp;酒这种迷魂药,喝下去忘乎所以嘴上没个把门的,实是常事。
&esp;&esp;靖宁卫在坊间茶肆酒馆、大街小巷,都有便衣听风人,探查民间风闻,并在需要的时候,上报拿人。
&esp;&esp;在河房妓馆,自然少不了布置。
&esp;&esp;富乐院中也有暗子,但顾及富乐楼属教坊司,皇帝的钱袋子。
&esp;&esp;加之富乐楼还有不少官吏的放浪丑态,阴私忌讳。
&esp;&esp;因此明面上,包括富乐楼在内的教坊司十四楼,靖宁卫都没有布后手。
&esp;&esp;以免某些人夜间辗转担忧。
&esp;&esp;直到赵鲤混入富乐院。
&esp;&esp;借此之机,沈晏讨得隆庆帝许可,开始大规模的向富乐楼渗入人手。
&esp;&esp;教坊司中层官吏换了一波不说,富乐院护院首领回乡后,郑连直接三级跳当上了头头。
&esp;&esp;赵鲤偶尔外出,还能看见一两张有点眼熟的面孔在做龟公大茶壶。
&esp;&esp;这一切,都在张妈妈的配合下,顺利完成。
&esp;&esp;张妈妈也是犯官之后,她真实想法如何无人知晓,但这些事情由不得她不配合。
&esp;&esp;她到底知情识趣,很快调整了心态。
&esp;&esp;七月初七,织女渡河,与牛郎相会。
&esp;&esp;这个传说肇始于武帝,每当七夕,家家都在庭院或是楼台上盛设瓜果酒宴,女子则是对月穿针,祈望姻缘。
&esp;&esp;姻缘二字,寻常女子尚且十分重视,在这河房之中,则更加重要。
&esp;&esp;因为吃过苦,所以河房的女子们格外期望能得善终,遇良人赎身安稳度日。
&esp;&esp;长久下来,这河房延河街市上的庙会,竟然十分热闹。
&esp;&esp;一直被严密看守监视的珠市女子,在这一天可以有半日的宽松,带着丫头外出走一走。
&esp;&esp;沿河有许多商户小贩。
&esp;&esp;一只只小盒盛装的蜘蛛,在这一天也成了抢手的商品。
&esp;&esp;除了八足织娘,还有一种土木雕塑,穿着彩色小衣裳的孩儿像,称摩罗。
&esp;&esp;这些胖墩墩的孩儿像,沿着河岸摆放,看着煞是可爱。
&esp;&esp;常有女子买下,为求子也为祭奠。
&esp;&esp;除了这些,还有小贩挑着担子售卖糖、粉团、荷梗、瓜子或是一些消暑的冰饮。
&esp;&esp;甚至因着河房庙会热闹,周围里坊的人,也带着孩子来逛。
&esp;&esp;赵鲤就这样趴在窗边,隔河看热闹。
&esp;&esp;她第一次亲眼旁观旧时集会的热闹,这些风俗习气对她来说都是全新的。
&esp;&esp;一时间,看什么都觉得热闹。
&esp;&esp;坐在她身后的沈晏,第三次抬眼看她。
&esp;&esp;终是叹了口气,放下手中的书:“阿鲤,要不要出去逛逛?”
&esp;&esp;赵鲤愣了一下,想也没想的拒绝道:“不必了,任务期间哪有逛庙会的。”
&esp;&esp;再说若韩音或是谈萤在,有个伴还好,连个玩伴都没有,自己去逛个什么劲。